报告编号:CTC-HN-HC-XX-2018-04
受委托机构名称(公章):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报告签发日期: 2018年8月3日
基本情况表



2017年碳排放数据汇总表
| 主营产品信息 | 能源和温室气体排放相关数据 |
年份 | 名称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在岗职工总数(人) | 固定资产合计(万元) | 工业总产值(万元) | 产品一 | 产品二 | 产品三 | 企业能耗(万吨标煤) | 按照指南核算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
名称 | 单位 | 产量 | 名称 | 单位 | 产量 | 名称 | 单位 | 产量 |
2017 | 新乡市万和过滤技术股份公司 | 91410700719123132N | 130 | 7255 | 7500 | 过滤器 | 只 | 25000 | 滤芯 | 只 | 220000 | 过滤设备 | 套 | 500 | 0.0056 | 0.0237 |
目 录


1 概述
1.1 报告编写目的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CTC”)根据ISO14064:2006-1《温室气体-第一部分:在组织层面温室气体排放和移除的量化和报告指南性规范》的要求,独立公正地对新乡市万和过滤技术股份公司2017年温室气体排放进行了核算。核算和报告过程中遵循通用方法和规范,确保企业产品碳排放量的真实性,为企业更好地掌握自身产品碳排放情况、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相关制度提供数据支撑。
1.2 报告范围
报告独立法人或视同独立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核算边界内温室气体排放过程。具体报告范围包括:
法人边界:委托方作为独立法人核算单位,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应等于边界内所有生产系统的化石燃料燃烧所产生的排放量、工业生产过程排放量,以及企业净购入的电力和热力产生的排放量之和。
1.3 报告编写准则
(1)ISO14064:2006-1《温室气体-第一部分:在组织层面温室气 体排放和移除的量化和报告指南性规范》
(2)ISO14064:2006-3《温室气体-第三部分:温室气体声明审定与核查的规范及指南》
(3)《机械设备制造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
(4)《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 17167-2006)
(5)《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DL/T448-2000)
2 过程和方法
2.1 工作组安排
2.1.1 人员安排
CTC依据工作任务以及委托方的规模、行业及工作组人员的专业领域和技术能力,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作机构名称)组织了工作组和技术评审组,工作组成员和技术评审人员详见下表。
表2.1.1-1 工作组成员及技术评审人员表
序号 | 姓名 | 职务 | 工作分工 |
1 | 邱晓艳 | 组长 | 工作组组长,主要负责项目分工及质量控制、撰写报告并参加现场访问 |
2 | 张璐 | 成员 | 工作组成员,主要负责文件评审,并参加现场访问与报告编制 |
3 | 刘韬 | 技术评审人 | 质量复核 |
2.1.2 时间安排
报告机构接受任务时间、文件审核时间、现场审核时间、报告完成时间、技术评审完成时间及报告批准时间见下表。表2.1.2-1 时间安排表(参考表)序号 | 项目 | 时间 |
1 | 接受任务 | 2018.7.27 |
2 | 文件审核 | 2018.7.27 |
3 | 现场审核 | 2018.7.27 |
4 | 报告完成 | 2018.8.3 |
5 | 技术评审 | 2018.8.4 |
6 | 技术评审完成 | 2018.8.5 |
7 | 报告批准 | 2018.8.5 |
2.2文件评审
根据ISO14064:2006-3《温室气体-第三部分:温室气体声明审定与核查的规范及指南》要求,工作组于对委托方提供的支持性文件进行了文件评审,详见报告“参考文件”。工作组通过评审以上文件,识别出现场访问的重点为:现场查看委托方的实际排放设施和测量设备,现场查阅企业的支持性文件,确认了委托方提供的数据信息是完整的,并且识别出了现场访问中需特别关注的内容。2.3现场沟通
工作组于2018年7月27日对企业进行了现场访问。现场访问的流程主要包括首次会议、收集和查看现场前未提供的支持性材料、现场查看相关排放设施及测量设备、与企业进行访谈、工作组内部讨论等步骤。现场访问的时间、对象及主要内容见下表所示。时间 | 访谈对象 | 部门 | 访谈内容 |
2018年7月27日 | 王伟 | 总经办 | 1)了解委托方单位基本信息,产品产量情况,原材料采买情况,运输情况,了解企业工艺流程,能源消耗情况,电表台账,能源审计状况,管理制度和组织机构,二氧化碳排放报告的计算和假设等; 2)数据收集程序及存档管理、数据产生、传递、汇总和报告的信息流和能源使用台账及相关发票。 |
闫法民 | 财务部 |
王理岩 | 人力资源部 |
郭敏 | 生产部 |
张振兴 | 采购部 |
王新香 | 技术部 |
苏艳 | 仓库 |
2.4报告编写及内部技术复核
为保证质量,工作组实施组长负责制、技术复核人复核制、CTC质量管理委员会把关三级质量管理体系。即对每一个项目均执行三级质量校核程序,且实行质量控制前移的措施及时把控每一环节的质量。工作的第一负责人为组长。组长负责在过程中对组员进行指导,并控制最终排放报告的质量;技术复核人负责在最终报告提交给客户前控制最终排放报告的质量。内部技术复核的主要内容包括:Ÿ 核算流程及报告编制是否按照相关要求执行;Ÿ 报告内容真实性;Ÿ 排放量计算方法、过程及结果Ÿ 结论是否合理。3. 核查发现
3.1 企业基本情况
工作组通过评审企业的《营业执照》以及《公司简介》、查看现场、现场访谈企业,确认企业的基本信息如下:(一)二氧化碳排放企业简介企业名称:新乡市万和过滤技术股份公司所属行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10700719123132N地理位置:新乡市大召营镇过滤工业园西排1号厂房成立时间:2000年01月10日所有制性质: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规模:新乡市万和过滤技术股份公司成立于2000年1月,注册资金3000万元。坐落于河南省新乡县大召营镇过滤工业园,占地面积24亩,厂房面积11000㎡。公司于2014年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同年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17年“万和芯”商标被认定为国家驰名商标,2018年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公司致力于工业流体用滤芯、过滤器及过滤设备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主要服务于煤机、制冷、地热、风电、石化、军工六大行业。具备年产工业用滤芯、过滤器及过滤设备20万件(套)生产能力。公司先后通过了ISO9001、ISO14001、OHSAS18001、GJB9001B管理体系和保密认证,取得了D1D2级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和欧盟NB机构颁发的CE产品安全认证,是“国家火炬计划”承接单位,曾荣获“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省著名商标”、“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AAA级工业企业”等多项荣誉。公司拥有一座市级过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有专业的过滤器综合实验室,产品技术多次荣获县市科技进步奖。截至目前,公司拥有34项专利和4项科技成果。公司以创新谋发展,以质量求生存,为工业流体过滤行业提供专家式服务的模式使“万和芯”品牌影响力日益提升。面向未来,公司将坚守“掌握过滤核心技术,振兴民族过滤工业”的使命,推动万和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共同进步。(二)企业的组织机构企业的组织机构图如图3-1所示:图3-1 企业组织机构图
(三)企业生产工艺及工艺流程图
委托方为通用设备制造业企业,主要的产品过滤器、滤芯,生产工艺如图所示。
1. 过滤器工艺流程
2. 滤芯工艺流程
(四)企业能源管理现状
使用能源的品种:2017年企业使用的能源品种及其对应的直接/间接排放设施见表3-1。
表3-1 2017年企业使用的能源品种
排放设施 | 能源品种 |
叉车 | 柴油 |
辅助设施(食堂) | 醇基燃料 |
厂区内所有耗电设备 | 电力 |
(五)产品产量
企业2017年度产品产量情况见下表。
表3-2企业产品产量等相关信息表项目 | 2017年 |
工业总产值(万元) | 7500 |
过滤器(只) | 25000 |
滤芯(只) | 220000 |
过滤设备(套) | 500 |
综合能耗(吨标煤) | 55.6071 |
3.2 核算边界
3.2.1 核算边界的确定
通过文件评审及现场访问过程中查阅相关资料、与委托方代表访谈,工作组确认委托方为独立法人,因此企业边界为委托方控制的所有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以及直接为生产服务的附属生产系统。经现场勘查确认,企业边界为位新乡市大召营镇过滤工业园西排1号厂房 ,不涉及下辖单位或分厂。
3.2.2 排放源的种类
工作组通过查看现场、审阅《工艺流程图》、《厂区布局图》、现场访谈企业,确认每一个排放设施的名称、型号和物理位置均与现场一致。所有企业碳排放源的具体信息如表3-3所示。
表3-3企业碳排放源识别排放源类型 | 排放来源 | 设施/工序名称 |
化石燃料燃烧排放 | 柴油 | 叉车 |
净购入使用电力产生的排放 | 电力 | 厂区内所有耗电设备 |
综上所述,工作组对核算边界内的全部排放设施进行核查,企业的场所边界符合《核算指南》中的要求。3.3 核算方法
根据《机械设备制造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核算指南”)要求的核算方法进行计算。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采用如下核算方法:
3.3.1 化石燃料燃烧排放
1.计算公式
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化石燃料,如柴油、乙炔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按照公式(2)计算。

对于燃料的净消耗量,采用企业计量数据,相关计量器具应符合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要求。对于化石燃料平均低位发热量,可采用本指南附录二所提供的推荐值,具备条件的企业可开展实测,或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检测,也可采用与相关方结算凭证中提供的检测值。如选择实测,化石燃料低位发热量检测应遵循GB/T 213《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GB/T 384《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GB/T 22723《天然气能量的测定》等相关标准。
3.排放因子数据的获取
机械设备制造企业消耗的化石燃料燃烧的排放因子由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和碳氧化率等参数计算得到,计算如公式(4)所示。

3.3.2 净购入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
1.计算公式
企业净购入的电力、热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按公式(5)和(6)计算。
E
电力=AD
电力×EF
电力 (5)
E
热力=AD
热力×EF
热力 (6)
式中:
E
电力 净购入的电力产生的排放,tCO
2;
E
热力 净购入的热力产生的排放,tCO
2;
AD
电力 企业的净购入使用的电量,MWh;
EF
电力 区域电网年平均供电排放因子,tCO
2/MWh;
AD
热力 企业的净购入使用的热量,GJ;
EF
热力 热力供应的排放因子,tCO
2/GJ。
2.活动水平数据获取
企业净购入电量数据以企业电表记录的读数为准,如果没有电表记录,可采用供应商提供的电费发票或者结算单等结算凭证上的数据。企业应按净购入电量所在的不同电网,分别统计净购入电量数据。
企业净购入热力数据以企业热计量表计量的读数为准,如果没有计量表记录,可采用供应商提供的供热量发票或者结算单等结算凭证上的数据。
3.排放因子数据获取
区域电网年平均供电排放因子应根据企业生产地址及目前的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南方电网划分,选用国家主管部门最近年份公布的相应区域电网排放因子进行计算。热力供应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暂按0.11 tCO
2/GJ 计,待政府主管部门发布官方数据后应采用官方发布数据并保持更新。
3.4核算数据
根据企业现场实际生产情况及企业提供数据报表,工作组确认企业生产过程中主要涉及能源消耗产生温室气体排放、净购入电力产生的排放。
3.4.1 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
工作组通过查阅支持性文件(见附件清单)及访谈企业,对每一个活动水平数据的单位、数据来源、监测方法、监测频次、记录频次、数据缺失处理进行了核查,并对数据进行了交叉核对,包含化石燃料燃烧(柴油、醇基燃料)、净购入的电力排放,具体结果如下:
3.4.1.1柴油消耗量
表3.4.1.1-1 柴油消耗量年份 | 2017 |
报告值 | 0.3323 |
数据项 | 柴油的消耗量 |
单位 | t |
数据来源 | 2017年度柴油购买发票 |
监测方法 | 购买量统计 |
监测频次 | 连续检测 |
记录频次 | 月记录、年汇总 |
数据缺失处理 | 无 |
交叉核对 | 工作组查阅委托方提供的《2017年度柴油购买发票》总计395.5373L,因消耗量未统计,经与企业确认,购买量等于消耗量; 委托方2017年度1月份购买-10#柴油(密度:0.85g/ml)2-12月份购买0#柴油(密度:0.84g/ml) |
结论 | 工作组最终确认,柴油用量数据核算符合指南要求。 |
表3.4.1.1-2 柴油消耗量2017年 | 2017年能源使用(月/季度)统计表,L |
1月 | 7.06364 |
2月 | 0 |
3月 | 0 |
4月 | 16.18752 |
5月 | 17.6227 |
6月 | 18.26284 |
7月 | 18.26284 |
8月 | 19.07814 |
9月 | 9.3308 |
10月 | 17.16267 |
11月 | 239.63575 |
12月 | 14.2688 |
合计 | 395.5373 |
3.4.1.2柴油的低位发热量
3.4.1.2-1 柴油的低位发热量
| 柴油低位发热量(GJ/t) |
数值 | 42.652 |
数据来源 | 《机械制备制造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缺省值 |
结论 | 报告中柴油低位发热量42.652 GJ/t。 |
3.4.1.3醇基燃料消耗量
表3.4.1.3-1 醇基燃料消耗量年份 | 2017 |
报告值 | 70806.25 |
数据项 | 醇基燃料的消耗量 |
单位 | L |
数据来源 | 企业结算凭证 |
监测方法 | 购买量统计 |
监测频次 | 连续检测 |
记录频次 | 月记录、年汇总 |
数据缺失处理 | 无 |
交叉核对 | 工作组查阅委托方提供的《企业结算凭证》2017年度消耗醇基燃料花费141612.5元; 经与企业确认,醇基燃料2元/L,则企业2017年度消耗醇基燃料70806.25L,购买量等于消耗量。 |
结论 | 工作组最终确认,醇基燃料消耗量数据核算符合指南要求。 |
表3.4.1.3-2 醇基燃料消耗量2017年 | 企业结算凭证,元 |
1月 | 0 |
2月 | 0 |
3月 | 12252.5 |
4月 | 15503.7 |
5月 | 13309.5 |
6月 | 10000 |
7月 | 14219.6 |
8月 | 11521.1 |
9月 | 13921.9 |
10月 | 12590.6 |
11月 | 13245.8 |
12月 | 15047.8 |
合计 | 141612.5 |
3.4.1.4汽油的低位发热量
3.4.1.4-1 汽油的低位发热量
| 汽油低位发热量(GJ/t) |
数值 | 43.070 |
数据来源 | 《机械设备制造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缺省值 |
结论 | 本报告中柴油低位发热量43.070 GJ/t。 |
3.4.1.5净购入电力消耗量
表3.4.1.5-1净购入电力消耗量年份 | 2017 |
报告值 | 448518 |
数据项 | 电力的消耗量 |
单位 | kW/h |
数据来源 | 2017年度电费发票 |
监测方法 | 电表计量 |
监测频次 | 连续检测 |
记录频次 | 日记录、月汇总 |
数据缺失处理 | 无 |
交叉核对 | 工作组查阅了企业提供的《近三年用电千瓦时》,统计2017年电力消耗493244.5256kW/h,企业按0.78元/kW/h进行计算,换算为2017年度消耗电量力960180kW/h; 工作组查阅了企业提供的《电力发票》消耗电力448518kW/h,两者偏差9.07%。企业是按照每月发票总价除以0.78元/kW/h换算得来的每月电力消耗量,而实际每月电力价格0.72元/kW/h或0.76元/kW/h,所以导致数据有偏差。 工作组确认,采用企业财务提供的发票作为基础数据。 |
结论 | 工作组最终确认,电力数据核算符合指南要求。 |
表3.4.1.5-2 2017年电力消耗量2017 | 电费发票,kW/h |
1月 | 49170 |
2月 | 35363 |
3月 | 29785 |
4月 | 21473 |
5月 | 23097 |
6月 | 36347 |
7月 | 46437 |
8月 | 56345 |
9月 | 50730 |
10月 | 32174 |
11月 | 35416 |
12月 | 32181 |
合计 | 448518 |
3.4.2 排放因子和计算系数数据及来源
3.4.2.1柴油的单位热值含碳量
3.4.1.2-1 柴油的单位热值含碳量
| 柴油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 |
数值 | 0.0202 |
数据来源 | 《机械制备制造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缺省值 |
结论 | 报告中柴油的单位热值含碳量量0.0202 tC/GJ。 |
3.4.2.2柴油的碳氧化率
3.4.1.2-1 柴油的碳氧化率
| 柴油的碳氧化率(%) |
数值 | 98 |
数据来源 | 《机械制备制造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缺省值 |
结论 | 报告中柴油的碳氧化率98%。 |
3.4.2.3净购入电力排放因子
3.4.1.7-1 净购入电力排放因子
| 净购入电力排放因子(tCO2/MWh) |
数值 | 0.5257 |
数据来源 | 《机械制备制造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缺省值 |
结论 | 报告中净购入电力排放因子选取0.5257 tCO2/MWh。 |
3.4.3 法人边界排放量的核算
依据《核算方法》,工作组对所提供的数据按照核算方法对新乡市万和过滤技术股份公司2017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核算。其中辅助设施(食堂部分)所消耗的醇基燃料是以醇类(如甲醇、乙醇、丁醇等)物质为主体配置的燃料,因无法确认醇基燃料组份及各部分含量,故无法计算醇基燃料消耗产生的碳排放。3.4.3.1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
年度 | 物质 | 化石燃料消耗量 | 低位发热值 | 单位热值含碳量 | 碳氧化率 | 分子量之比 | 排放量 |
种类 | A(t) | B(GJ/t) | C(tC/GJ) | D(%) | E | G=A×B×C×D×E(tCO2) |
2017 | 柴油 | 0.3323 | 42.652 | 0.0202 | 0.98 | 3.667 | 1.03 |
3.4.3.2净购入使用电力排放量
年度 | 净购入量(MWh) | 排放因子(tCO2/MWh) | CO2排放量(t) |
2017 | 448.518 | 0.5257 | 235.79 |
3.4.3.3法人边界排放量汇总
年度 | 2017 |
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 | 1.03 |
净购入电力产生的排放量 | 235.79 |
总排放量 | 237 |
3.5 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
工作组通过现场访问及查阅相关记录,新乡市万和过滤技术股份公司在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方面做了以下工作:1)制定了完善的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耗台帐记录,台帐记录与实际情况一致;2)对能耗数据的监测、收集和获取过程建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以确保数据质量。3.6 其他发现
企业使用的监测设备,主要为电表等,均根据《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2006)》的要求,定期委托给第三方机构或经培训的作业人员进行校验。4. 报告结论
4.1核算指南的符合性
工作组确认新乡市万和过滤技术股份公司2017年中的企业基本情况、核算边界、活动水平数据、排放因子数据以及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符合ISO14064:2006-1《温室气体-第一部分:在组织层面温室气体排放和移除的量化和报告指南性规范》及《机械设备制造企业核算方法和报告指南(试行)》的相关要求。4.2 排放量声明
4.2.1企业法人边界的排放量声明
经核算,按照《核算方法和报告指南》核算的企业法人边界的排放量具体声明如下:年度 | 2017 |
化石燃料燃烧排放 | 1.03 |
净购入电力产生的排放 | 235.79 |
总排放量 | 237 |
4.3未覆盖的问题或者需要特别说明的问题描述
无5.附件
附件1 建议
序号 | 建议 |
1 | 进一步建立健全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的各项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 |
2 | 实施节能措施,安装节能电灯,减少电力消耗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 |
3 |
|
4 |
|
附件2 支撑文件清单
1\《营业执照》
2\《组织机构图》
3\《厂区平面布置图》
4\《公司简介》
5\《生产工艺流程图》
6\《重点能耗设备清单》
7\《近三年用电千瓦时》
8\《308与第三方签订的固废合同》
9\柴油发票
10\醇基燃料发票
11\电力发票
1、营业执照